十问入户消杀

北京酒渣鼻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9213976.html

前天聊完法治之后,最近又有人问,你敢不敢聊聊科学?

我又拍案而起,哪个神经病敢不让聊科学?谁不让聊科学,谁的心里就有鬼。科学是近一百年来,全球都认的共识。过去要讲、现在要讲,将来也要讲。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1.“物传人”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在国内,3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

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这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

乍一看,这似乎不太像是吴尊友说的话。我去查了查,确实是媒体报道的,包括央媒,场合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这身份,这场合,够权威了吧?

在国外,4月27日,密歇根大学的学者们,在自然旗下期刊《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

接触新冠病毒阳性物体表面后感染的概率非常低,每10万次接触仅有1次感染机会,比空气传播低倍。

这个概率,比出门被车撞的概率还要低。

2.病毒究竟可以存活多长时间?

1月22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病毒在物品表面不会增殖,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感染活性。并且在不同的物品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也有差异,在纸巾和印刷品等材料上存活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在低温、潮湿、密闭和病毒浓度高的条件可能会延长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

3月14日,新西兰卫生部发布《COVID-19:一般清洁和消毒建议》:新冠患者住所的消毒工作应在24小时内。超过24小时,则无需使用消毒剂,常规清洁(使用家用清洁剂等)即可。

3.阳性感染者不在离家时间是多久?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标准,出院或出舱患者至少要两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住院患者还需恢复正常体温3天以上。

这也就说,感染者被拉走隔离的时间,也就是他不在家的时间,足够覆盖掉好几个24小时了。

既然病毒存活的时间,是以小时论的,那么当房子的主人被拉走隔离后,房子空个几天甚至十几天,病毒还能挺住吗?

我的一位朋友,也问了一个很妙的问题:人在集中隔离的时候,也没有拿着喷雾对人进行反复消杀,过一段时间也能从阳转阴。而病毒不能寄生繁衍的房子,为什么反而要消杀呢?

4.是不是家里的一切物品、角角落落都必须进行消毒呢?

我查到,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医院院长卢洪洲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网络上提到的一些古籍、字画,包括床垫等,这些其实都可以不用进行消毒,因为病毒在这些物品上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另外,如臭氧、紫外线灯这些虽然可以达到消毒效果,但国家标准中有规定,有人在环境中时不能使用。

注意卢洪洲提到的代替品:臭氧和紫外线灯,强调的是“有人在环境中时不能使用”。那些阳性感染者,被拉走了,房子空出来了,交出钥匙了,不恰好是一种无人状态吗?要说进什么人,恰恰是消毒人员。

5.消杀的目的和方法,如何自洽?

看有的地方有的专家建议,居民可以提前把贵重物品和容易损坏的物品收藏起来。

那么,这是不是相当于,可以有部分物品免于被消杀?甚至可以让居民自己选择?

若是可以自由选择免消杀的白名单,这是不是又抵消了消杀的意义(坚决消除病毒存活的可能性)?不够科学,不够精准了?

这在消杀的目的和逻辑上,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6.如果必须进行室内消毒的话,如何进行更科学?

上海发布会给了一个较为细致的答案:

消毒内容主要是室内空气,厨房、卫生间、经常接触的物表以及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注意这里,是不是和第四个问题里卢洪洲的说法矛盾了?)

一般对室内空气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一般物体表面进行常量喷雾器喷洒或擦拭消毒。在低温环境下,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因此对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将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并对冰箱内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7.除了喷雾消杀,有更好的消毒方式吗?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表示:

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电子产品等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湿巾擦拭消毒。如果市民担心消毒液对家具等有腐蚀性,建议可以在消毒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大家注意这些细节和操作规范,我们看到的很多图片和视频里,都是举着喷雾噗呲噗呲地喷。既然各地都表示消杀是专业人员,过程很专业,那么,可不可以向被消杀的业主,也向广大民众展示下这种煮沸、擦拭、拖拭、浸泡……呢?

8.消杀能否更加有针对性?

看完以上信息,想必大家其实心里有个谱了,病毒在无人的室内,可能存活的环境其实无非是低温、潮湿、密闭这几个条件。

那么,可否针对性的将其排除么?比如在拉走阳性病例前,让他们把冰箱内的物品处理掉、电源拔掉,洗手间、卫生间水龙头都拧紧,打开窗户通风,有条件的进行吹风、烘干。

是否有必要笼统、一刀切地进行规模化消杀?

9.国际权威如何看入户消杀?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非卫生保健环境中针对COVID-19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应注意的事项》提到:

“针对COVID-19,不建议在室内向物体表面例行喷洒消毒液。如果使用消毒液,应该用浸过消毒液的抹布或湿巾擦拭。”

10.一个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来了:

入户消杀的法律授权是怎样的?手续和程序可完备?程序正义有无一一履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法律之间如何平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6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