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的第五次跳跃
图片来源:栖霞视点
“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登矶,御笔“燕子矶”屹立在山峰之巅。
唐朝“浪漫诗人”李白与燕子矶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怀,朱元璋也发出“称我江山有几多”的壮语豪言。
登高望远,燕子矶自古便是好去处。在今人眼里,如果燕子矶只是个历史文化悠久、风景优美、名人古迹集中的旅游胜地,那势必只会在山水城林的南京城“泯然众人矣”。
吸引我们注意的是,是那个昔日辉煌,曾经低调无比,如今默默爬坡变成高调的燕子矶新城。
这个区域是从什么时候发生质变的?印象中,燕子矶新城也没有河西新城般的宣传和轰炸;也不像公办名校傍身的仙林,傲视南京;更不是江北新区,一顶帽子就足够嗨翻全金陵。
细数燕子矶新城的蜕变,还真离不开这五次跳跃动作。
年
年2月,一个叫做“江南小化工集中建设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在南京成立。
在普通人看来,一个指挥部的成立,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对于燕子矶的66家大小工企来说,关停和搬迁的前兆来了,60多年的“小南化”也要迎来新的命运。
那一年的5月,贯穿南京东西的地铁2号线通车,仙林楼市风生水起,尤其是风头无两的仙林湖,恨不得把河西踩在脚下。
谁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