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助学记园田小学花儿少年绽放笑容
情满山区,助梦童行。7月9号,徐州汉姆联队的志愿者兵分两路,赶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平川镇园田村小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以赤叨学校、发窝乡小学,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记者随其中一队驱车前往两千多公里外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平川镇。
7月10号晚10点左右,我们一行13人到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平川镇。徐州市汉姆联队成立于年,是一个由慈善义工、爱心志愿者组成的非营利性助学团队。成立后的十一年间,他们的助学足迹遍及苏、渝、川、滇、晋、藏等地,共资助了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今年暑假刚开始,联队的队员们再次出发,这也是他们第三次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7月11日一早,我们赶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平川镇园田小学。前来接我们的是园田小学校长马阿牛的儿子马永胜,他是园田小学的一名彝语老师。去学校的路上,不时能看到从山体上滑落的泥土和石块,马永胜说,这条路是通往学校的唯一道路,一到雨季就变得泥泞不堪,甚至容易出现山体滑坡。
在园田小学,我们见到了马阿牛校长。从年园田小学成立,马校长就一直在这里任教,一晃已经30年。马校长说,原先的园田小学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当时只是一间牛棚,一二三年级,一共就六个学生,一位老师。后来,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加到十六人,但仍然只有一间牛棚作为教室,孩子们没有课桌课椅,都是坐在地上或者木板上上课。
年,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牛棚教室再也坐不下了,马校长一年四次跑相关主管部门,请求给修缮学校,让孩子们可以继续接受教育。
年,园田小学的新校舍经过选址开始建设,照片上这些蓝色的棚子,就是当年建校舍时搭建的临时教室。年,园田小学的新校舍建成了,孩子们终于能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了。如今,园田小学共有学生人,成了平川镇最好的小学之一。
在园田小学的操场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位小学生面向国旗,庄严的行注目礼。今天是园田小学一、二年级加入少先队的好日子,升旗仪式后,新加入的少先队员们向着国旗现场宣誓。带孩子入队宣誓的这位志愿者,名叫田吉娜,是徐州西苑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加入汉姆联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已有8年时间了,这是她第三次来到园田小学。
入队仪式后,田吉娜给三年级的同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阅读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临近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食堂门口排好了队,等待老师们发放饭菜。由于园田小学离镇上很远,开车走山路都要半个多小时,为了让同学们吃上最新鲜的饭菜,马校长一个礼拜就要开车去镇上买两次菜,因为这里盛产土豆和花椒,所以孩子们的饭菜里自然少不了土豆。
新鲜的青椒配上猪肉,孩子们大口大口的吃饭,别提有多香了。吃饭完,高年级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全校学生的碗筷清洗干净。为了节省时间,学生们分工明确,有刷的、有洗的,还有一位专门负责把清洗好的碗筷放入消毒柜里。整个清洗工作井然有序,干净利落。
当天下午,记者和汉姆联队志愿者,对两户学生进行了家访。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知道山路难行,但是真正走起来,现实的路况比我们想象还要差上很多,而园田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走上至少两趟。由于山路陡峭、泥泞又狭窄,对于第一次爬山路的我们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
一路上我们注意到,大山里到处种植的都是花椒树,而这些花椒就是山里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二年级的沙玉珍是园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听说我们要到她家做客,好客的她在路上就送给记者一束小花。跟随着孩子们的脚步,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了沙玉珍的家。沙玉珍和爸爸沙巫子,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沙巫子说,他们一家有七口人,他和爱人、三个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住在两间简陋的房屋里,但去年的一场泥石流,这两间屋也被冲塌了,至今还没来得及盖新屋,现在一家人就挤在一间厨房里居住。
沙巫子说,平日里他爱人在山上采摘花椒,他负责把花椒压榨成油卖到镇上,一年到头有一到两万元的收入,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而与沙玉珍家相比,我们要探访的第二家马友哈同学家就困难得多。马友哈的父亲五六年前因病去世,如今他和妈妈、66岁奶奶一起生活。
一到家里,顾不上换校服,马友哈就背起竹筐,拿着镰刀就去割猪草。奶奶不放心一直跟在马友哈的后面,不停地做着示范,哪些能割哪些不能割。家访中,虽然两户家庭并不算富裕,但马友哈和沙玉珍两个孩子不仅活泼开朗,还特别热情好客。临别时,两个孩子不舍得让我们走,一直把我们送出去好远。
记者在园田小学采访时注意到,学校门口的橱窗里记录着曾在这里支教过的21位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阿依土豆,阿依在彝语中是小孩子的意思,土豆就是当地的特产。目前,园田小学还有六位阿依土豆,那么这些支教老师来自哪里?又各自有着怎样的支教心路历程呢?
他叫韦富宝,今年26岁,广西南宁人,目前是园田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交流中记者发现,韦老师不光认识全校的名学生,甚至连今年即将入学的孩子,他也能叫上名来。
韦老师说,这些学生家他都去过,一开始去有的学生们会哭,一回生二回熟,后来不但不哭,而且还会主动拿好吃的给他。
说起为什么来大山里支教,韦老师说他大学毕业后,看到师哥报名参加支教志愿者,他也决定试试,没想到就被阿依土豆这所机构录取了。虽说一开始来到这里,语言、生活习惯、环境等有太多太多不适应,但是最终还是一一克服。现在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师生情早已难分难舍。
看着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韦老师既为他们感到高兴,心里又有一份不舍。原来,韦老师与阿依土豆机构签订的支教合同早已到期,由于舍不得离开孩子们,他在合同期满后又坚持支教了两年半。下个月,韦老师就将离开,而很多学生还不知道。韦老师说,这次离开不代表他不再回来,等充好电,加满能量他还会再回来,相信再回来时,园田小学会更好。
不过在采访中,马校长也道出了一些无奈,他们学校目前包括他在内共有8位老师,其中6位是来自各个机构的支教老师,虽说支教老师每个月可以领到补贴元,但大山里的条件苦,环境差,支教老师的流动性特别大,对教学质量肯定有影响。他说希望能有更多好的政策落地,能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安心扎根山区,为山里的孩子撑起一片更广阔的的天空。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潘璐璐曹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61.html